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书法基础瑜伽拉伸运动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书法基础瑜伽拉伸运动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如何运笔?
一、指运法
指运法,是书法学习中一个比较基本的运笔方法,基本姿势为:身体端坐于书桌前,左手放在右手下面,或者在右手下方垫上别的物体,以稳定手腕,也叫枕腕法。这种运笔方法,因为手腕被固定,只剩下手指能自由活动,缺乏一定的灵活度,所以只适合写小字楷书或者行书。初学书法的朋友,控笔能力不强,再加上要表现出楷书的精到,用这种运笔方法是比较合适的。待运笔熟练之后,可以去尝试其他的运笔方法。
二、腕运法
腕运法,就是在书写时将手腕提起,只有肘部固定在桌面上的运笔方式。相比较指运法而言,这种运笔方式具有比较大的灵活度,可以书写比较大的字,由于手肘仍然固定在桌面上,所以局限性还是有的,在写特别大的字时,还是伸展不开。用这种运笔方法书写时,要充分运用手腕的力量,否则就失去了腕运法的意义。
三、肘运法
肘运法,一般都保持站立的姿势,腕部和肘部一起悬空,身体的所有部分都已经离开桌面,是所有运笔方法中灵活度最大的一种,适合写大字楷书,或者比较流畅的行草书。不过,有利有弊,灵活度大了,对书者控笔能力的要求也就高了,没有过硬的基本功,很难去驾驭。初期使用肘运法的时候,很多朋友会感觉笔锋不受控制,颤颤巍巍,很难将力量聚集在笔锋处,这种情况是正常的,坚持一段时间后,待手臂肌肉熟悉了这种感觉,就会有明显的好转
这是我师傅的书法作品,怎么样?
您好,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!
感谢您分享您老师的小楷作品,看完只有一个字:好!两个字:很好!
第一幅作品是实临的王献之小楷《洛神赋十三行》,虽然用的是界格纸,但字势承接,行气连贯,气脉不断,结字稳健之余妙趣横生,用笔厚重而又不笨浊呆板,不激不厉、中正醇和之魏晋气息扑面而来,委实是一件难得的佳作。
第二件作品是意临的钟繇的《荐季直表》。虽是临钟繇的帖,但所用的笔法、字法、章法等元素几乎有七成用的是二王家法(作者的取法可能不止一家,但小王洛神赋十三行应是主脉),那么几乎相当于半创作了。从效果上看,此作章法完整、美观大方、风格统一,再加上“觀自在”、“風流儒雅亦吾師”等印章的搭配,显得雅致,文气逼人,总体来说也是很不错的。但比临作稍差了一些。主要体现在:
1.行距有点偏窄,(这也许是导致以下一切问题的根源)。导致部分相邻字的笔画有左右相违的现象,有的字为了刻意避免此情状,诸如捺画之类该伸展的出彩部分没有出来。
2.可能也是行距问题,由于到照顾到整体章法,那么部分字在单字结构处理上有点拘谨,未能达到临作那样雍容自在,移步换景、处处有亮点、时时见奇趣的高妙境界。一些本应该出彩的字没有实现应有的效果。
3.用笔上与临作相比,整体弱了一些,用笔简单了一些。总体不及临作厚重沉著,有小部分点画显扁薄露浮怯。
以上粗浅看法,吹毛求疵,不一定对,仅供参考。您的老师总体水平很高,您能有这样水平的老师,是您的幸福。祝进步!
可以分享一下你练习书法的过程吗?
友习柳体(玄秘塔,金刚经)楷书法帖一年的时间里,要想有大的起色很难很难。
柳体字玄秘塔,是柳公权中年时期创新楷书书法的一种,字力雄势,笔力刚劲,棱角凸起,玄直兼顾,好看不好学。
初学者很难掌握。建议先从笔画入手,偏旁部首为重,最后以间架结构为其主要突破口。坚持,坚持,再坚持一直练下去。
希望以上对其有所帮助。
我开始练字的时候没有贴,原因吗那时候还在读书,就用毛笔在小瓶的墨汁瓶里直接蘸着在旧书本上写。后来父亲看到了就问我是不是想学,给我在火纸上用楷体写下“永.天.地.龙”等几个字让我练习。也没怎么练年底就当兵走了。
在部队里有一次休息就到介休县(那时候介休还没成立县级市)新华书店买了本欧阳询的九成宫回来练习。每天中午战友们休息我就在旧报纸上写。说实在的有时也会厌烦,写不下去,怎么写都和贴上的字差距很大,每当写不下去时候就放下笔休息几天然后在练。时间一久,有些战友会看到说写的不错,听到这些鼓励心里也美滋滋的。
其实对于初学书者来讲要过好关——浮躁。心情要调理好,气要顺,用心去练,就会发现进步。有些字的结体和用笔要用心多体会,把它记在脑海里。
俗话说得好:字无百日工。但是要写成书法是要一生的事。
个人体会不足之处还请师友指教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法基础瑜伽拉伸运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书法基础瑜伽拉伸运动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