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瑜伽冥想训练感受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瑜伽冥想训练感受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冥想之境的意念和感悟?
冥想(meditation)是国外翻译过来的一个单词,冥想也会有意想不到的副作用。瑜伽者通过冥想来制服心灵,并超脱物质欲念;感受到和原始动因直接沟通。通过简单练习冥想,可帮助人们告别负面情绪,重新掌控生活。
瑜伽冥想的时候到底想什么?
修行先修死,死绝处逢生。知白守黑,黑者看不见,就什么都不看,反而清静。老子曰,死而不亡者寿。死过去的记忆,减心理上的负担。过去的事不想,未来事不妄为。守当下清静,冥阴也,黑暗中看不到任何东西,黑也,无也。看不见心不动也,心不动想什么?什么都不想。想是心动风动幡动,就入魔了。不想顺其自然,空无也。静极出现幻觉不用理它,心不动,它自灭。继续冥想守黑,守空无也,无极生光,光透明无我无它。想与不想同出异名,玄之又玄众妙之门。
我说的够明白的了,再不明白才真是道外俗人,红尘迷人。道不同不向为谋。
冥想其实有很多种,但绝对不是什么都不想,什么都不想是一种病落入昏沉了。冥是放空是止想是思维是观。专注一点让自己安静下来体会自己周围的一切融入其中。是为了证悟而做的准备。坐禅念佛都是这样。如果想知道他到底是什么,切身体会一下。
感谢问答邀请,小老儿澜峰有礼了,才疏学浅试着回答。
首先题主所说的冥想起源于印度教的精神训练,几千年前就开始了,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超绝静坐的方式在美国流行,同我们传统文化儒释道讲的是一样的。
儒家叫做止观,佛家叫做禅定,道家叫做打坐。
儒门释户道相通,三教本来一祖风,红莲白藕青荷叶,三家本来是一家。只是每个祖师的教育方式不同而已,才分了这么多。
用我们的传统道家文化来解释。
清净经里讲内观其心心无齐心,外观其形形无其形,远观其物物无其物,三者既悟,惟见于空,观空亦空,空无所空。金华宗旨里讲虚室生白,心印经里讲窍窍光明,钟吕传道集里讲内关坐忘不可无,望有形之日月,无形之天地。悟真篇里讲三五一都三个字,古今明者实然稀,东南三二同成五,北一四方四共之。道德经里讲故常无欲观其妙常有欲观其徼,同出异名谓之玄,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
冥想。
进入自我的身体内,自我的世界里,看到的真实的情景!!
由形的肌体,看到灵的运行,看到灵的主人心的存在,看到心后面意识的世界,看到产生意识的客观世界,看到客观世界的本源,看到客观世界的元起,看到元起之外,还有更多更多!!到此,你就是,***,一个真正明白真理与真像和本源的人!!
这个过程,是冥想而修到的,这也是修真的之路中的其中的一条道路!!
冥想在早期主要观想一些美好的景色,以使得自己可以平静。之后就是想象身体内的三脉七轮及明点,或是喷火的昆达利尼蛇等。
当你在专注状态的时候,脑中杂念也会在你不经意间消失不见,这其实并不是你的努力而使杂念消失,而是大脑接受了一个新的任务,那就是专注于身内,就像你集中精神做任何一件事一样。
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时时刻刻离不开冥想。而瑜伽的练习者渴望体验冥想,体验那种意识与精神完全集中于身内的感觉,就象进行各种体位练习一样,去全身心的投入和感受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瑜伽冥想训练感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瑜伽冥想训练感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